


“运动康复”是心脏康复的核心“五大处方”之一。对于支架术后患者,通过运动,一方面可控制冠心病进展,包括控制血压、控制体重、调节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等;有氧运动还有利于改善术后的焦虑情绪;另一方面可减少支架植入后再狭窄,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与抗病能力。需特别指出,每位支架术后患者应按照心脏康复团队帮您制定的个体化运动处方,包括适当运动类型,起始的运动量,如何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保证运动安全有效。
术后运动原则
出院后1个月内,各种动作活动要轻,行走要缓,避免动作过大。经股动脉手术者要避免频繁下蹲、久蹲、抬腿等挤压伤口的动作。经手臂桡动脉手术者要避免上肢过度弯曲、提重物等动作。

经典运动康复 3 步骤
第 1 步:准备活动,即热身运动。
这对于支架术后患者很重要。多采用低水平有氧运动,持续 5~10分钟。目的是放松和伸展肌肉,提高关节活动度和心血管的适应性,预防运动诱发的心脏不良事件及运动性损伤。
第 2 步:训练阶段
包含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柔韧性运动和平衡运动,总时间 30~60分钟。其中,有氧运动是基础,抗阻运动、柔韧性运动和平衡运动是补充。
第 3 步:放松运动
有利于运动系统的血液缓慢回到心脏,避免心脏负荷突然增加诱发心脏事件。因此,放松运动是运动训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放松方式可以是慢节奏有氧运动的延续或是柔韧性训练,根据病情轻重可持续 5-10分钟,病情越重放松运动的持续时间宜越长。
【 有氧运动 】
作用
使冠状动脉弹性增加,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改善冠状动脉的结构和功能;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代偿性的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供氧能力;稳定冠状动脉的斑块;增加血液流动性,减少新发病变;有益于防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及肥胖等。
常用有氧运动方式有行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爬楼梯,以及在器械上完成的踏车、划船等。
通常采用心率评估运动强度。
通常采用心率评估运动强度。
【 抗阻运动 】
作用
与有氧运动比较,抗阻运动引起的心率反应性较低,主要增加心脏的压力负荷,从而增加心内膜下血流灌注,获得较好的心肌氧供需平衡。其他益处:增加骨骼肌质量,提高基础代谢率;增强骨骼肌力量和耐力,改善运动耐力,帮助患者重返日常生活和回归工作。
支架术后患者抗阻运动形式常用的方法有哑铃、运动器械以及弹力带。
抗阻运动的时期选择:支架后至少 3 周,且应在连续 2 周有医学监护的有氧训练之后进行。
抗阻运动的时期选择:支架后至少 3 周,且应在连续 2 周有医学监护的有氧训练之后进行。
【 柔韧性运动 】
作用
骨骼肌最佳功能需患者的关节活动维持在应有范围内,保持躯干上部和下部、颈部和臀部的灵活性和柔韧性尤其重要,如果这些区域缺乏柔韧性,会增加慢性颈肩腰背痛的危险。老年人普遍柔韧性差,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柔韧性训练运动对老年人也很重要。
训练方法
每一部位拉伸时间 6-15 秒,逐渐增加到 30 秒,如可耐受可增加到 90 秒,期间正常呼吸,强度为有牵拉感觉同时不感觉疼痛,每个动作重复 3-5 次,总时间 10 分钟左右,每周 3-5 次。
每一部位拉伸时间 6-15 秒,逐渐增加到 30 秒,如可耐受可增加到 90 秒,期间正常呼吸,强度为有牵拉感觉同时不感觉疼痛,每个动作重复 3-5 次,总时间 10 分钟左右,每周 3-5 次。

【 心脏康复运动一般注意事项 】
一、运动强度不可过大,运动量过大或短时间内剧烈运动,会刺激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交感神经兴奋程度过高,儿茶酚胺等激素分泌增多,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甚至诱发心绞痛或其他急性心血管事件,对控制心血管病病情有害。
二、在运动和锻炼的过程中出现胸疼,应立即停止;出现气短、哮喘和疲劳感,也应立刻停止。少数情况下,有人感到心脏突然失控或跳速过快,或者感到轻度头晕、乏力、脉搏不规则,应及时拨打 120 或向陪同人员求救。
【 心脏康复过程中预防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则 】
1、心血管病患者应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
要根据自身的年龄、性别、肌肉力量、关节灵活程度及病情选择正确活动方式。
2、心血管病患者运动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
3、遵循科学运动方法
运动康复时,应循序渐进,先易后难,运动量应先小后大,逐渐加量;运动康复时要注重身体基本素质锻炼。
4、运动过程中应防止过度疲劳和劳损
5、运动过程中注意运动细节
穿着轻便、舒适的运动鞋和运动服,避免关节因运动受限而引起机体损伤。
6、康复运动过程中加强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如摔倒时,立即屈肘低头,团身滚动,切不可直臂或肘部撑地。
【 运动强度如何计算 】
运动强度是制定运动处方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运动效果和安全性。常用的运动强度制定方法为:
1、按心率确定运动强度:
运动适宜心率 =170(180) - 年龄(岁),其中 60 岁以上或体质较差的中老年人用 170- 年龄;
2、通过靶心率控制运动强度:
以最高心率 (HRmax)×(40%-85%) 作为靶心率 (THR),其中最高心率 =[ 220- 年龄(岁)]。
【 什么情况下停止运动?】
1、运动中如有以下症状时,如胸痛,有放射至臂部、耳部、颌部、背部的疼痛;头昏目眩;过度劳累;气短;出汗过多;恶心呕吐;脉搏不规则,应马上停止运动。
2、若停止运动,上述症状 5~6 分钟后仍持续,含硝酸甘油 10 分钟无缓解,请立即至医院就诊或呼叫 120 或 999。
3、如果感觉到有任何关节或肌肉不寻常疼痛,可能存在骨骼、肌肉的损伤,请立即停止运动。
【 运动中的常见误区 】
1、晨练过早
2、饭后运动
3、运动剧烈
4、运动过度
5、凭感觉运动
6、随意增加运动量
7、体感不适强行运动
8、运动替代药物或药物替代运动

1、支架术后,讲究静养,不下床活动是否正确?
支架植入手术取桡动脉,对患者的运动能力没有影响。如果支架术前没有心肌梗死的话,术后就可以下床走动。可每天散步累计半小时,但不主张奔跑。散步能加速心脏血液循环,起到活血作用,还能增加心肌耐力,促进微血管循环。
2、支架术后患者何时下床活动?
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要根据病情确定,一般冠心病患者术后 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3-4 天后即可出院。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部分心肌坏死需较长恢复期,一般术后 4-5 天下床活动,但出现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时,需 5-10 天下床,此时应及早开始床上四肢活动。
3、支架术后运动强度应如何判断?
可根据身体感受判断。运动后没有胸闷、堵的感觉,微微出汗,就可以。若合并糖尿病,要看有没有运动后乏力、精神不济等。有些糖尿病患者对胸闷、心脏缺血的感觉不太敏感。有些患者合并有严重血管狭窄,大量运动后只是感到乏力,两条腿走不动,却没有明显的胸闷、堵感。出现上述症状,要马上停止运动。
4、支架术后运动锻炼会导致支架的移位吗?
有的患者植入支架后,总是担心支架会不会移位,剧烈运动后会不会掉下来,甚至连穿衣服都小心翼翼。其实,这种顾虑大可不必,只要支架植入操作顺利,支架贴壁良好,完全不影响日常生活和运动锻炼。支架植入体内后,随时间延长(几个月到一年),冠状动脉血管上的细胞会生长、迁移,最后覆盖整个支架的表面,使支架成为人体血管的一部分,运动不会使支架移位或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