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经常会问到:“我做完支架手术后没有心绞痛发作,感觉良好,为什么还要长期服药?”这是因为冠心病是慢性病,植入支架只是针对冠状动脉狭窄最严重的地方采取的措施,其他部位冠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也需要预防和控制。另外,术后服药对于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至关重要。
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应认真遵循医嘱,只要没有药物禁忌症,都应长期坚持冠心病药物治疗,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稳定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谁都吃过药,但要达到良好的药效,却并不那么简单。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使用药物对疾病的康复非常重要。
支架术后药物治疗原则


1、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能稳定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减少心肌梗死、卒中、心血管病死亡率和总死亡率。
他汀类药物还抑制肝脏合成过多胆固醇,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接受支架治疗的患者,尤其是高危患者,应及早使用他汀(各种他汀均可)并坚持服用,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至 <1.8 mmol/L,不低于 1.0 mmol/L。
阿托伐他汀是我国冠心病患者使用最多的他汀类药物,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其在同类药物中疗效显著。
大多数中国患者不需欧美国家推荐的大剂量药物,而应从中等剂量开始。如单用中等剂量他汀类药物,不能把“坏”胆固醇降至< 1.8mmol/L,可联合使用抑制减少胆固醇吸收的药物,如依折麦布。
目前,支架围手术期短程突击使用某种他汀类最大剂量的“序贯疗法”尽管在国外得到认可,但对于亚洲人种的他汀序贯疗法还存在一定空缺,是否可以在我国推行此种疗法,以及他汀序贯治疗的应用剂量如何还缺乏临床研究证据。
2、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多的抗血小板凝聚药物,能够有效防栓抗栓,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首选药物。
【主要效用】
降低心肌梗死和二次心梗的风险;
心肌梗死发作时即时服用阿司匹林,或能降低心梗的严重程度;
有助于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症状;
能降低心脏病引起的死亡风险。
【剂量】
支架术后患者推荐 100mg 日一次。
【不良反应】
较少见,主要不良反应有消化道反应(如恶心、腹部不适、腹痛等)、中枢神经症状(头痛、眩晕、头昏)、皮疹等。最需关注的是会增加出血风险,尤其是消化道出血和脑出血,虽少见,但后果严重,老年患者更应注意这些出血后果。
【禁忌症】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活动性病理性出血,如消化性溃疡或颅内出血患者;哺乳期妇女禁用。
【注意事项】
(1)阿司匹林肠溶片宜空腹服用,非肠溶片饭后服用。
(2)注意观察是否有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黑便等,定期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和便潜血;避免使用硬毛牙刷刷牙、碰伤等增加出血的机会。
(3)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4)支架术后 6 个月内,尽量不要做其他手术。若病情急需手术,应根据具体情况请心内科医生会诊酌情处理。
(5)不能擅自停药。对于支架术后患者若无禁忌,阿司匹林可能要终生服用。
3、氯吡格雷
【主要效用】
氯吡格雷是从另一个途经来抑制血小板聚集,与阿司匹林有协同作用。两药联用,可增强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效阻止血栓形成。
【常用药物】
帅信(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剂量】
如接受支架治疗或不稳定性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服用氯吡格雷 75mg 日一次。
【注意事项】
(1)应注意观察出血反应。如果皮肤出现不明原因的淤点、淤斑、血尿、鼻出血、眼出血、胃肠道出血等,应立即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2)应避免饮酒,因为饮酒可以加重氯吡格雷的某些不良反应,特别是胃出血。
(3)氯吡格雷可能引起嗜睡,因此,最好不要从事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如驾驶或操作机械等。
(4)若偶尔一次漏服了,可在记起时立即补服;但如果此时已接近下一次用药时间,则不要再补服,重新按照平常的规律用药即可。
4、β- 受体阻滞剂
【效用及用途】
除降压外,该类药物可减慢心率,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下降而减少心肌氧耗量,消除心律失常,缓解心绞痛。还用于心肌梗死后、快速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治疗,可减少再发心肌梗死和猝死,延长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常用药物】
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等。
【不良反应】
包括多梦、失眠、疲乏,支气管痉挛;低血压、低血糖、心动过缓等;少见四肢冰冷。
【禁忌症】
哮喘,严重心动过缓、二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慢性阻塞性疾病。
【注意事项】
(1)生活中注意监测心率、脉搏,看是否发生心率过慢(心率低于 50 次 / 分)或血压偏低及血糖变化。
(2)用药后如果出现有症状的心率过慢或其他严重不适要及时就医,而不是擅自停药。
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左心功能不全或患过心肌梗死的患者应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效用及用途】
ACEI 主要通过抑制缩血管物质(血管紧张素Ⅱ)产生降压效应。用于各种程度的高血压病,为首选药物。
【常用药物】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贝那普利、福幸普利等。如果患者不能耐受“普利”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可换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替米沙坦、厄贝沙坦等。>
【不良反应】
包括皮疹、干咳、呼吸困难、味觉改变、胃肠道刺激(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蛋白尿、中性白细胞或粒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等。
【禁忌症】
过敏体质;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孤立肾或双侧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肾动脉狭窄等。
【注意事项】
(1)用药前,要告诉医生既往病史,特别是血液系统疾病、心力衰竭、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对何种药物有过异常反应。
(2)注意防止血压偏低,限制饮酒。
(3)定期随访检查:①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②尿蛋白检查。
(4)大部分 ACEI 可引起干咳,停药后易恢复。若咳嗽严重,请咨询医生。
(5)建议空腹或餐前 1 小时服用;若发生漏服药物,应尽快补服;如果已接近下次服药时间,则不必补服。恢复常规服药规律,且下次剂量不要加倍。

合理用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不合理用药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专家建议您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遵医嘱长期、规律、足量服药,不擅自停药、改药。药物的增减与更换应咨询专业医生。
(2)购买药品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和社会药店,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
(3)注意药物的禁忌症、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有疑问及时咨询医生。

(4)药物要按照说明书正确储存,防止发生变质或失效。
【中药在支架术后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中药对治疗冠心病、调节血脂、降低血小板活化率、缓解症状、减轻体重有一定疗效,但切不可替换上述不可缺少的西药!中医历来注重辨证施治,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支架术后常见用药误区】
1、认为冠心病不是终生病,只要没有胸痛症状,便认为痊愈,不坚持长期服药。
2、滥用效果不肯定的药物,单凭广告宣传或病友推荐购药。
3、图药品便宜,尤其在病情不稳定时候仅使用不可靠药物,导致疾病进展。
4、过度担心药物不良反应,不了解服药带来的益远远大于弊。
5、用保健品替代药物,或用中药取代必用的西药。
6、忽略生活方式治疗,轻视长期预防。
7、擅自改药,不咨询医生。
温馨提示
有些支架术后的患者可能同时伴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应把这“三高”控制达标。



1、术后抗血栓治疗是否有必要?
支架术后血管内膜还没有完全恢复,有形成血栓的风险。一旦血栓形成,后果十分严重,抗血小板药物可防止血栓形成或减少。因此,支架术后患者需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合用 1 年,阿司匹林需长期服用,不能自行停药。
2、“是药三分毒”,术后长期服药会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与药物的不良反应相比,治疗作用获益远远大于其风险。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很少造成肝酶升高,极少引起药物相关的不可逆肝病,他汀不是肝毒药。
3、用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怎么办?
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咨询医生;如不良反应症状较重,立即就医,遵医嘱调整药物或减少剂量。
4、如果化验血脂下降达标(“坏”胆固醇 <1.8mmol/L),是否可停用他汀类药?
术后血脂达标不能停药,也不要减量。他汀类药物对支架术后患者不仅降脂,而且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化进展,逆转斑块,预防再发心肌梗死和卒中,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
5、有报道称,他汀类药物会有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应该怎么办?
他汀类药物虽有轻度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但它对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远大于新增糖尿病的风险。中小剂量治疗时,这种不良反应少见,注意监测血糖变化就可以了。
6、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血压不高,为什么还要服用降压药?
血压控制正常,不等于就可以停药。血压正常,多数是药物在起作用,并不能根治高血压。原血压不高的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普利类”或“沙坦类”药物的目的是预防心力衰竭,保护心肾功能,治疗心力衰竭。这些药物对血压的影响不大,可从低剂量开始,个体化调整剂量。
7、糖尿病患者在服药期间,血压和血糖控制在多少合适?
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发布的新版的糖尿病诊疗指南,收缩压应降至 <140 mmHg,舒张压应控制在 <90 mmHg。同时,餐前血糖的控制目标为 4.44 mmol/L~6.66mmol/L。
8、什么是“阿司匹林抵抗”或“氯吡格雷抵抗”?
不同个体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的反应性有一定差异,低反应或无反应患者经治疗后测得的血小板功能与未经过抗血小板治疗者没有太大区别,我们称“阿司匹林抵抗”或“氯吡格雷抵抗”。
9、哪些人群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时发生消化道损伤的几率大?
年龄大于 65 岁;有溃疡病或消化道出血;有消化道不良或胃食管反流症状;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合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幽门螺杆菌感染;合用华法林等其他抗凝药;吸烟;饮酒。